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了,多个重要生态文明成果公布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会上发布了多项生态文明重要成果。
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
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31个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在工业领域,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传统制造业加快调整优化,“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达1.5亿吨以上;10种重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比2012年提高约1.4倍。截至2023年6月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 发布
会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
蓝皮书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
全国生态状况变化 调查评估成果
调查评估结果显示: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国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水平仍较低,重要生态空间被挤占的现象依然存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十年来,非化石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从3.3亿千瓦增长到13.8亿千瓦、增长了3.2倍,装机占比超过一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7.5%,新增非化石能源消费累计实现碳减排超过70亿吨,平均每度电的含“绿”量达到36.2%;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加快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9%提高到27%左右,位居世界前列。
林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发布
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全球第一。过去十年,我国为全球贡献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一,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湿地总面积8.45亿亩,居全球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