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3.0时代到来,一张「小票」搅动能源市场
据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绿证交易规模累计达100.6万张,折合电量10.06亿千瓦时,交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绿证,业内称作“绿色电力证书”,相当于绿色能源发电企业所生产的绿色电力的“身份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
1个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每一张绿证的产生或交易,就意味着有1000千瓦时绿色电力已经上网或者被消费。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916名认购者,认购4779.85万个绿证。(数据来自全国绿证认购平台)
江苏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除了是全国首批开展绿证交易的省份之一之外,更得益于规模庞大的外向型企业。近年来江苏持续挖掘绿色电力消费潜力、扩大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持续推动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的消费水平。今年一季度,江苏创下同期单笔成交7万张绿证的全国最高纪录。目前,已经许多跨国企业明确做出100%使用绿色电力的承诺,部分国家也对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绿色电力消费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购买绿证的方式证明绿色电力消费能力,也是国际通行的体现企业环保贡献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在2000年就开始探索绿证交易制度,不少跨国企业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交易经验。自2017年7月我国开始实施绿证核发机制以来,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提升自身绿电消费水平,这不仅是为了获取环境效益,消费绿电更有助于获取生产订单、提升海外竞争力。就在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指出,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证制度,明确绿证适用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健全绿证交易,扩大绿电消费,完善绿证应用,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这将是未来中国绿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绿证3.0时代大幕已经拉开,一个全面扩容的统一绿证市场正式建立。当供给放开后,需求怎样加紧跟上,各项交叉机制如何衔接,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关注方向。而这些流程的推进,将持续培养市场主体形成低碳的能源消费习惯。